那样的涓涓细流,是怎样演绎成一泻千里,一路高山原野,漫漫长途是他积聚力量的源泉,那远古的清澈,又是如何变成如今的厚重,千万年风沙在砥砺它沧桑的躯体。

 

   其实不变的是他永恒的追求。有人说黄河所象征的中华文明是一种黄色文明,那沉重的黄土高原就是黄河的颜色。其实,在曾经的开始,那是怎样的清澈,那河畔的原始森林是生命的最初色彩这条母河绵延数千里,一路的跌啱起伏,一路的花艳莺啼,一路的绿色希望。那是一种绿色的文明,永远在追求生命的色彩。它从巴彦喀拉的雪峰怒吼而下,在一片神奇的原野上忽然又由北向东,拐了一个直角,这个神奇的拐角营造了一片神奇的土地,带来了一片穿越历史的绿色文明。于是,羊群、马队、鹿鸣、驼铃、毡房,还有今天西部草原的明珠,包头!

 

   它绵延的阴山腹地,阴山山脉的最高处,起起伏伏的高山草甸草原。汉乐府诗有“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里的雾,这里的流云,湛蓝清澈的天空,你可以品味碧波万顷绿草如茵味道,山花烂漫为主色调,粉红的石竹斗艳,亮黄的野罂粟争奇,或许是雪白的野菊,琼芳奇葩。更显朔漠高原的一种美妙的宁静,保留着一份原始的让人回味的气息。

 

   当年蒙恬30万大军修筑绵亘的秦长城而进军中原,成吉思汗的铁蹄为什么能踏遍欧亚大陆,这是我们的民族用血和泪写下了“东归”的史诗,它默默无声地述说了几万年、几千年的沧桑,述说了包头昆都仑河、艾不盖河所流淌的泪水,述说了承载文化和精神的勒勒车和蒙古毡包,述说了草原狼图腾精神对草耕狩猎的文明。

 

   游牧的蒙古人用马头琴弹起绵长悠扬歌声,粗狂雄厚。却无时无刻在震撼着人们,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到大洋彼岸,心醉神驰直至潸然泪下。

 

   在包头境内全长150多公里的战国赵长城,雄踞阴山山脉南麓,横贯于包头的固阳,蜿蜒于什尔腾山的北坡,终点在今包头九原。汉元帝时期昭君出塞,护送王昭君的一行人等也行经过包头地区,并沿石门水道(现昆都仑河)北抵匈奴与呼韩邪单于和亲。据说王昭君出塞路过的时候,天上的大雁见到昭君的美貌,竟然忘记挥动翅膀,跌落下来。为此,王昭君的美貌有落雁之名。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经包头的地段是原始人类较早活动的地方,在这里蕴藏着大量的古人类文化遗迹,阿善沟门的格膝盖沟发掘出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和大量的文物。包头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有数次民族迁徙,其中有4次较为集中,各民族在血与火中来来往往,这里曾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胡、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少数民族的游牧地。包头以其沟通阴山南北的交通要道和扼守边陲的军事要冲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水乳交融中生息繁衍。寻找先民遗踪,也许会更深地领悟到中华民族伟大的凝聚力。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再现了闯关东这段厚重而悲壮的传奇。

 

   地理上,是地壳断裂上升所形成的块状山体,山脉中有不少的南北向峡谷,这就成为翻越阴山良好的天然通道。而且在包头就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峡谷,是阴山山系中大青山与乌拉山的分界河谷。这条峡谷,可通行车马。传说西征大军途径九峰山,遇到一只美丽的梅花鹿,成吉思汗便骑马追赶,追至茂林,不见了鹿的身影,却在一块青石板上清晰的看见梅花鹿的图案。大汗惊叹“神鹿”!并脱口而出“包克图”,随后命人抬起青石板,却见下面清泉涌出。从此,这块宝地滋养了勤劳、纯朴的人民世世代代在此安居乐业。这就是关于包头名称的由来,在蒙古语中包头即为“包克图”的音译,意为“有鹿的地方”,又叫鹿城。

 

 

   从市区驱车,穿过沿山谷而建的弯曲山路,一座依山层层递进而建的传统藏式召庙映入眼帘,这是内蒙古唯一一座纯藏式寺庙——五当召。修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寺庙是典型的藏式风格,模仿西藏扎什伦布的建筑,是现在藏传佛教四大名寺之一。在众多藏传佛教中,五当召是以学问著称,为弘扬佛法,寺内还专门设有供喇嘛们学习经典、研究佛学的学塾。五当召本身也犹如一本深重厚远的书籍,蕴藏着包头的文化和历史。荜路蓝缕,以启山林。那山峦的绿色,绚烂了整個西部草原,把一个曾经野狼嗥叫,麋鹿飞奔,保持了亿万年静默的嶙峋的山石、厚土、白雪、朔風、黄沙、骄阳,变得自信而挺立,生命与文明从远古绵恒至今。

      历史曾经一度在这里止步,大地特有的禀赋在这里成就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但黄河还在向前奔流,它掠过这片绿色,他的终极目标是大海。

 

   那是一种蓝色的气息。万古的黄河其实已经疲惫,千古的中华文明其实也在近代黯然失色,强大的精神力量曾经滋润这个神奇的国度,然而,当历史的大潮将科学卷上浪尖,来自西方的蓝色文明展示了其动人的魅力,这片古老的大地也开始了新的思索。那是今天源于心灵的力量,一种智慧,与绿色相呼应的不息动力。

 


评论

© 大漠 | Powered by LOFTER